即時精選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3-28 18:16
「米酵菌酸」属于粒线体毒素,会使人体无法将氧气转换为能量,常见于发酵食品当中。图/Ray Yu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台湾醒报)「米酵菌酸」属于粒线体毒素,会使人体无法将氧气转换为能量,常见于发酵食品当中。图/Ray Yu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台湾醒报)

台北市宝林案延烧,疑似由「米酵菌酸」引发,医师们解释,该毒物属于粒线体毒素,会使人体无法将氧气转换为能量,出现休克、器官衰竭等症状,极少量的1.5毫克米酵菌酸也可能致命,致死率超过3成。该病菌只要与发酵食品有关,无色无味难以察觉,在印度、中国都曾出现类似案例,台湾则从未见过类似案例。

北市信义区宝林茶室发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累计8人就医,其中2人不治身亡。死亡个案之一的66岁杨姓男子,治疗过程中包括叶克膜、三线升压剂、血液透析都已装上,但病患血压仍持续下降,最后不幸身亡。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一路休克、器官衰竭

对此,新光医院内科加护病房主任林嘉谟分析,这名个案有严重急性酸中毒状况,是食物中毒表,还有急性肝、肾衰竭状况。他坦言,这几年都没遇过这种案例,普通肝衰竭都可以用叶克膜撑几天,但这样突然恶化、猛爆性肝肾衰竭、3天内死亡情况,「以前真的从来都没遇过」。

医师姜冠宇推测,这可能是食物未适当保存而发生的风险,最近大家讨论的「米酵菌酸」(Bongkrek acid),是发酵食材上滋生的一种伺机性病原体,所产生的「呼吸毒」,会让全身细胞的粒线体失去作用,呼吸进去的氧气都无法成为能量,就一路休克,至多重器官衰竭,接上呼吸器到上叶克膜都很难逆转。

毒理专家招名威则指出,目前所知的食物都是素食为主,大多是豆类、粿条、河粉有关,有人推测元凶可能是米酵菌酸毒素或是肉毒杆菌,但其实都有可能,仍有待厘清。

小心重复加热的面食

台大医院急诊医学部主治医师李建璋则认为,这种食物中毒主要在中国出现,而且都和发酵食物有关,台湾、日本、韩国从来没有发生过;报告早期是偏乡家庭自制发酵玉米粉过程污染导致,但受污染的湿粄条在烹饪和食用过程中难观察到异味、颜色和性质变化,所以很难提早察觉。

他说,目前中国案例都是自家制的发酵谷物产品导致,而工业化生产的谷物发酵产品尚未被发现导致中毒;但台湾商家一般应该不会自制粄条,若是工厂制造受污染就要源头管制、扩大回收。并建议民众短期内对于不是新鲜烹煮,而是重复加热的米、面主食应该都要小心避免。

【更多精采内容,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