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社會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3-28 23:26

台北市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卫福部次长王必胜今晚表示,解剖发现其中1名死者血液中检出米酵菌酸。毒物权威指出,国内首例验出是警惕,但国际发生率低,民众免恐慌。

台北市信义区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卫福部统计至今天下午5时共已接获18例通报。卫生福利部次长王必胜晚间召开记者会表示,检警相验2死者,解剖发现其中1名死者血液中检出罕见米酵菌酸,这是台湾首次检出这项毒素。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台北荣总职业医学及临床毒物部主任杨振昌晚间接受媒体电访说明,此为初步检验结果,后续仍要确认浓度、做细菌培养,确定是否为单一毒素影响,了解是否为自然发生、或有其他因素,并厘清责任归属。

国内首例验出米酵菌酸,过往则在中国、印尼、莫三比克等地有过中毒案例。杨振昌推测,应是因台湾一向注意食品制程,过去发生中毒案例,多是在生活水准较低、环境较差的地方,且多与自制或发酵食品有关,若是正规生产、经过适当灭菌,应较不会发生。

但杨振昌也指出,这次事件发生在百货公司内,不是环境那么脏乱的地方,且还影响后续责任归属,因此一定要搞清楚到底什么过程遭到污染。

杨振昌也提醒,若确定为米酵菌酸造成中毒,代表要警惕「不是完全不可能发生」。过往国内因没有发生过,不会进行常规检验,后续可能要参考其他曾发生案例国家的规范,考虑是否要像黄曲毒素一样,对玉米、谷类等高风险食品做常规检验,并订定检验标准,且对于相关食材制程到餐桌等环节,都应有规范。

这次事件引起不少民众担心、不敢食用米制品。杨振昌呼吁民众不用过度恐慌,虽然米酵菌酸致死率高达3成以上,但就算在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以2010年到2020年统计共19起事件、140人受影响来看,「不是那么常见的事情,即使在国外也不常见」。

杨振昌说明,就算有唐苍蒲伯克氏菌存在于环境中,也要符合合适气温、盐较少、中性环境等适合生长的条件,且产生大量毒素也需要时间;只要食物制程各环节有注意、适当灭菌、妥当存放,生产后尽快食用,不认为会频繁发生,民众不用过度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