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不分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6-11 20:30
医改会执行长林雅惠建议,健保署应盘点各大医院轻、重患者比例,针对收治较多轻症患者的医院予以门诊减量,但收治较多急重症患者或下转率高的医院,不仅不减量还给予奖励。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医改会执行长林雅惠建议,健保署应盘点各大医院轻、重患者比例,针对收治较多轻症患者的医院予以门诊减量,但收治较多急重症患者或下转率高的医院,不仅不减量还给予奖励。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卫福部健保署推动大家医计划,健保署长石崇良昨表示,将利用AI(人工智慧),依患者疾病程度进行风险分级,让基层诊所、医院扮演不同照顾角色;落实分级医疗,健保署预计重启医学中心、区域医院门诊减量措施,现已著手规画,预计第三季重新讨论,年底上路。

为配合分级医疗,减少大型医院轻症服务,健保署规画医学中心、区域医院门诊减量措施,自106年医学中心及区域医院的初级照护案件数,不得超过105年的90%,超过部分不予分配。107年要求门诊件数降低2%,超过部分按该院门诊每人次平均点数,不予分配。108年持续降低2%,超过部分不予分配。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石崇良说,为落实分级医疗,依规定病人经转诊至医学中心、区域医院就医可减免部分负担,但民众自行前往就医,将付较多的部分负担,而针对医院方面将重启门诊减量措施,但医疗机构不希望齐头式平等,且受新冠肺炎影响,措施细节需重新讨论、规画,至于是否维持医学中心、区域医院门诊件数降低2%,这须讨论后才会知道。

医改会执行长林雅惠表示,全国医学中心数量已超过医疗网规画的一倍,但重症患者仍在门诊一号难求、住院一床难求、急诊患者无法住院等情形,健保署已给予大医院收治急重难罕患者较多的医疗给付,目前确实应对收治轻症患者或将稳定慢性病人留在医院领药门诊予以减量。

医改会长期关注大型医院门诊减量措施,林雅惠说,大医院利用许多手法收治轻症患者,如要求患者自费医疗,或将慢性病病人的病情由稳定改为不稳定,或是轻症改为重症等,甚至有些医院会自行吸收相关费用,为的都是留住病人,健保署应经大数据分析,并研拟对策。

林雅惠建议,健保署首先应盘点各大医院轻、重患者比例,针对收治较多轻症患者的医院予以减量,收治较多急重症患者或下转率高的医院,不仅不减量还给予奖励,其次是制定门诊及住院收治占比,以降低门诊给付,提高住院给付,第三、拟定门诊收治较多轻症患者的核扣机制,避免排挤急重难罕患者就医权益。

新光医院副院长洪子仁肯定健保署将集思广益,扭转轻症患者到大医院就医的现象,但他认为,在健保制度下,国内大型医院须靠门诊补贴住院部门,呼吁健保署应提高住院给付等配套措施,让门诊收治轻症患者受到控制,同时再提高民众部分负担,改变到大医院就医的习惯,如果还是采用以往道德劝说的方式,仍无法改变民众的就医方式。

社区医院协会理事长朱益宏说,3月间曾与当时行政院副院长郑文灿进行政策协商,当时郑文灿承诺,今年重启大型医院门诊减量措施,乐见健保署将落实政策,主因是新冠疫情后,大型门诊量暴增,呼吁政府一定要落实门诊减量措施,保障急重难罕患者的就医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