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6-24 18:23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分别授予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幸福。国家要强大,人民生活要幸福,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从神舟系列飞天、“嫦娥”奔月到北斗指路、高铁飞驰,从国产大飞机、大型邮轮到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回顾历史,一代又一代中国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由“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浇筑。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在我国遥感卫星核心元器件受限、软件受控的条件下,带领团队攻克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使国产卫星影像自主定位精度达到国际同类领先水平;薛其坤院士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首次发现异质结界面高温超导电性,用一个个重量级科学发现,助力我国量子科学研究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大会的召开既是对优秀科学家的致敬,也是对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的大力弘扬。继承奋斗伟力、汲取奋进动力,正是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求索、勇攀高峰的精神源泉。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科技自立自强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历史早已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这种潜能有效释放出来。”

这种潜能一旦释放,就会释放巨大的能量:2012年至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03万亿元增长到3.3万亿元,研发强度从1.91%提高到2.64%;高被引论文占全球总量的27.3%,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入选世界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增至1169人次;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3年的第12位。

近年来,一系列旨在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为科技人才“松绑”。尊崇和礼遇科学家,让科学家站上C位,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他们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目标,奋力投身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