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6-26 17:19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25日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明确了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等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6个方面重点工作。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报告》披露的内容看,国家层面对民营经济之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目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都有极为清醒和深刻的认识。

在谈到民营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时,《报告》指出:市场准入和要素获取等方面矛盾仍较突出,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还不充分,政策落实和服务供给还存在短板,有的地方政务诚信建设有待加强,企业账款“连环欠”问题尚需解决。有的民营企业发展方式粗放,管理不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

上述问题和挑战,或许可以归结为一个词——壁垒,这些壁垒可能包括政策限制、准入障碍、融资难题、创新瓶颈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尽快建立系统性的“破壁”机制。

《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加快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其中包括防范不当立案、选择性执法司法、趋利性执法司法或地方司法保护;避免超权限、超范围、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进一步完善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的制度安排。这些都非常具有针对性。

加快针对民营经济的立法进程,是改善民营企业预期、打破诸多壁垒的关键钥匙。我们从民营经济促进法涉及的方面就能看出,这是以问题为导向,从制度源头发力。立法层面的改变,能有效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从准入到财产保护等全链条上的梗阻。

近年来,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陆续出台了许多支持政策,在资本、市场准入、营商环境等多个层面,都有效改善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但从当前经济增长面临的多重不确定性来看,还需更大力度的投入来提振民营经济发展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强调,营造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其中包括“批驳蓄意炒作、造谣抹黑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言论”。过去一段时间,不少民营企业及其负责人,在舆论场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攻击和抹黑,影响企业经营信心。

充满善意而不是敌意的舆论环境,也是优良营商环境的一部分。前不久,国家网信办在“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专项行动中,依法依约处置了一批侵犯企业、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本次《报告》对于社会氛围的特别关注,也能够为民营企业未来发展卸下“心防”。

民营经济的“破壁”之路,需要系统性、全方位、深层次发力。如果说立法是基石,那么优化营商环境、加大要素支持等,是在浇筑路面。而良好的社会氛围,则是民营经济进入增长快车道的坚固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