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3-28 11:36
凡芒微光的回答

浅浅的回答,是乐趣的阀值提高了,人会麻木;深入一层去想想,是收入在增长,但没增长到那个让自己满意的预期...

再灵魂拷问一次后,本质上,是遇到了职场的瓶颈:

在职业晋升上走到了天花板,感觉努力也突破不了,比如最多就是能混到一个中层管理者,收入可能在20k~30k。
然后看看自己有些同学,已经混到去30k~50k了,还在接受各种新机遇新挑战。
再看看自己,好像是得过且过,反正努力也就差不多这个样子,不努力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距离财务自由还有好一段距离,班不得不上,但上班也没什么意思....

找不到乐趣,是鸡汤式安慰自己的一个借口,没发展得比羡慕的人好,内心不自洽,才是本质

试想一下,假如自己干着百万年薪的工作,会关心这个“乐趣”的问题吗?

显然不会。

就算是关心,也不会是关心职场上的事,而是拿着钱去工作以外找乐子。

不过,题主这种状态并不孤独,大部分人始终会有这么的一天,有的人会来得早一点,有些人会来得迟一点,这取决于自己在什么时候遇到瓶颈

比如上面这张图,就清晰地看到了一个人为什么会找不到“乐趣”的原因了。

人的每一个阶段就像一款产品一样,会有一个快速发展期,就像某水果手机上市一样,一开始销量肯定是被抢的;然后会到一个稳定期,因为市场上想买某水果手机的人都买了,销量会进入一个平稳阶段;最后,会有衰退期,就是手机准备要退市了,开始没人买了。

而职业路上找不到“乐趣”的阶段,一般就是在平稳期与衰退期之间。(到了衰退期,可能就是焦虑,而不是没乐趣了)

有些人,在工作几年后在同一岗位,就快速走到了这个“没趣期”,一般的时间为三年,进入了日复一日的重复输出,每年可能会有小幅涨薪,但感觉没意思,毕竟调薪最多就解决几顿饭的问题,工作也变得没意思。

年轻的时候,一般要缓解这种“没趣感”,都是通过跳槽,去一个新的环境,面对一些新的事情,试着去找回当年的热情,的确也挺见效的。

不过,如果跳槽仅仅是东家换西家,换汤不换药,工作一段时间就会觉得没意思。特别是在你跳槽多了后,发觉事情都是差不多样子,就像解一条二元一次方程组一样,无论题目是2x+3=y,还是8y+9=x,解法可能都是差不多。

更要命的是,最后跳了一轮槽后,自己的能力仅仅就停留在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上,年龄上来了,想跳也跳不动了,用人单位也支付不起你想要的高薪,干脆找个像你曾经一样年轻的新人,去解这种题目,性价比更高。

终于,人就开始找不到下一个迭代的周期,就像水果手机出到终极版本,研发不出新的革新技术,仅仅通过换个手机壳来出新版本,卖不出有竞争力的价钱,也不受用户喜欢,最终就只能走下神坛。

讲真,其实这是铁一般的规律,我们每个人都逃避不了——“人”字一撇一捺,前半段一直向上,是执着,后半段开始走下坡,是释然

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这个后半段,不断地往后推,让自己迟一点走到这个交叉点。

1)清晰的职业规划,让自己有目标感

目标感这个事情很重要,就像打游戏升级打怪一样,只要知道后面还能升级,那么这个游戏还是能继续打下去的,哪怕再难打的boss,也会咬咬牙去打爆他。

我们上学的时候,能升级;高考,能有个目标的大学;毕业,起码有个目标是找工作....
但到了工作后,迷迷糊糊的就开始干了,干着干着就开始没目标感了,就像打游戏不能升级,当然就没乐趣了。

可以给自己定一些大小目标,比如找一个对标的高管,告诉自己多少年后能混到他的水平?比如在招聘网站看看薪酬水平,告诉自己多少年后,能拿到这部分的薪酬?

弱弱的说,我毕业的时候,有一位大我一圈的经理,闲聊大概透露过他的薪酬,我就记住了这个数,也跟自己说在几岁的时候,算上通涨,要达到这个数字。

2)发掘自己的优势,为实现目标打下坚实后盾

读书的时候,每一科都有成绩出来,有强科和弱科,一般我们都是拉强补弱,做到最后的总分OK。

但受过高考的熔炉的朋友都知道,有些科目,自己就算怎样死磕,也磕不过那些能人异士,不搞得太差就很不错了。

来到职场后,我们还有不少人是用这种思维去思考的。

比如,如果自己性格比较温和,管团队总是欠缺了那么一点狼性,和其他领导的风格会有点格格不入,然后就补这个弱项,尽量去让自己显得强势一点,最后效果也非常一般。

对于这个事情,有一位出色的CEO和我聊天时说过的一翻话,印象非常深刻。那时候,我还在那家500强当管培,每年有一次机会与公司最高CEO一小时交流,当时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什么是管理?他是这样回答的:

你和你的士兵都在河的这一边,你需要和你的士兵都过到河的另一边。
你可以用枪指着他们,让他们听你的话,一个个地走过去;也可以自己优雅地跳着舞,让士兵自愿地跟你走过去。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都过河了,这就是管理。

这句话让我很有启发,因为我自己就不是一个很强势的领导,曾经也一直内耗,想让自己变得强硬,效果也非常一般。

但在某一天发生了一件事,一位不是我部门的人和我抽烟的时候,跟我倾诉了一些工作上的困扰,还让我支招。当时我很奇怪,为啥他会找我而不是找他直接领导?但后来想了一下,发现其实我自己下属有困扰的时候,也经常会和我交流,我的团队哪怕小范围有暗涌,但总体上还算稳定。

这个时候,我突然就想起了那么CEO的话,同时也思考自己的“弱科”,可能也是我的“强科”——共情力

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风格,共情力和强势可能是对立的一个能力,但职场上没有“强势力”这一门考试,没人关心你这个成绩是如何,要的只是结果。
很多时候,自己有些优势是被忽略的,也没有被放大去使用,导致人一直在“补弱”,然后提前进入了瓶颈期。

多尝试去发掘自己的优势,会让你的迭代更持久。

3)价值、能力、兴趣,三圈交集

还是先摆这个图吧

人的一生,都要面对这三个圈子,要完美地落在幸福的交集里,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在工作中找不到乐趣,某种程度是兴趣圈与能力圈、价值圈的交集太少了。而做成这种结果的,一般是能力圈和价值圈的边界太窄(毕竟兴趣圈,不是说扩大就扩大的,勉强扩大未必有幸福)

试一下,从兴趣圈开始填东西,然后到能力圈,再到价值圈,着力拓宽能力边界(个人优势),发掘价值圈(职业规划),让这两个圈子的边界,大到足以能包着自己的兴趣(尽量吧)。

就像“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一样,如果一个工作干起来是喜欢的,又是自己擅长的,同时也是市场被需要的,那么就是完美了。

我是@凡芒微光,陪你走过职场那些坑